4月25日,歐菲光發布2018年年報,業績突然大變臉,原來快報中說好的盈利18.39億竟然變成了虧損5.19億。而同步發布的2019年一季報也顯示,新的一年,公司繼續大幅虧損。
幾乎同時,深交所發布緊急關注函,列出五大問題,要求歐菲光做出詳細解釋。
作為蘋果的攝像頭供應商,雖然眾所周知蘋果的銷量出現了點問題,但也不至于影響這么大,歐菲光怎么了?
歐菲光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上市公司,公司常年來過于追求營業額,和營收相比,凈利潤徘徊在盈虧點,就算贏利,其實也不過是“貼地飛行”。
單獨拿出2012年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數據進行對比,會發現公司的凈利潤非常不穩定。而2018年,公司業績雖然大幅下滑,但經營性現金流其實是不錯的,這背后代表的邏輯,稍后會給出分析。
根據公告,歐菲光巨虧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準備導致的。除此之外,公司2017年還出現了會計差錯,在2018年進行了調整,影響了一部分利潤。
1、資產減值準備,用友表示,這鍋我不背
2018年是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尤其是商譽的集中暴雷年,2019年伊始,一雷更比一雷高,理由也是五花八門,讓觀眾應接不暇。
不過,歐菲光的理由,是我見過的最離奇的。
據公司年報:公司在業績預告日未能充分識別存貨存在減值的跡象,在估計存貨可變現凈值時出現嚴重偏差,未能足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公司存貨依賴的成本核算系統處于不斷升級中,部分生產成本結轉不準確。
也就是說,公司的成本核算系統出現了問題導致未能及時發現存貨減值跡象。
那么,歐菲光用的是什么財務軟件呢?
據公司2010年的公告,當時使用的是用友。假如公司近年來沒有更換其他ERP軟件的話,現在出問題的軟件,大概率是用友。
用友表示,這鍋我不背。
科普一個概念。
什么是成本結轉?這是一個表述起來比較吃力的財務概念。嘗試用個簡化案例說明:A公司購進了100元的產品,300元賣出去,假設忽略稅金,且不發生任何其他成本,那么這款產品的成本就是100元,毛利200元。一般而言,公司都是在銷售環節結轉成本,所以購進的時候,這100元在存貨,銷售的時候結轉成本,從存貨變成了成本,這個過程,叫做結轉成本。
一個產品的時候,比較容易核算成本,如果產品成千上萬,并且每個批次的成本不同的時候,成本結轉就比較復雜了。
會計上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成本計算的方式。隨著財務信息系統、ERP等系統的普及,這個過程通常由系統自動計算。
但是!
無論任何信息系統,這個過程都是可以人為干預的,干預的后果是什么?如果從存貨結轉到成本的環節,少結轉一部分存貨,就會造成結轉的成本虛低,由于利潤=收入-成本,所以成本虛低的話,利潤就虛高了。
由于歐菲光的存貨金額巨大,超過80億,如果轉成本環節出現一點紕漏,確實會導致對凈利潤影響過大的情況。
比如轉成本的時候,單價出10%的差錯,就是8億的誤差,影響8億的成本和利潤。
真的因為軟件問題導致的嗎?
用友軟件提供了豐富的結轉成本的方式,同時也允許手工進行調整,所以把鍋推給軟件問題是不負責任的。
就算是軟件出現故障導致結轉出了問題,分類別的存貨明細表也會顯示出異常—作為負責任的會計師,必須要對結轉完的存貨明細表進行核對,是否和實際情況匹配。
比如某型號的產品,結轉后,庫存單價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話肯定是算錯了。
那歐菲光是在快報的時候故意虛報業績嗎?
看起來不像,如果虛報業績,在年報暴雷的時候,完全可以一次性在2018年年報中體現,沒有必要在2019年的一季報里再次出現存貨跌價準備。
據公司一季報,公司再次計提了2.32億的存貨跌價準備,導致一季度虧損2.6億。
因此,我的結論是,公司的財務信息化水平比較高,對系統產生的數據形成了依賴,幾乎不進行人工復核。會計師事務所進場后,經過盤點和手工計算,發現公司的庫存成本單價不合理,進而發現了公司的轉成本出現了問題,因為年報開始審計的時候已經是2019年,所以導致2019年已經賣出去的一部分存貨也有問題,只能在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中分別處理。
2、會計差錯處理
公司于2018年4月24日披露了2017年度財務報告,誤將控股股東業績承諾補償款220,233,953.14元確認為營業外收入,會計核算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應用指南》的相關規定。
2018年6月1日,公司發布《關于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公告編號:2018-088),對前述會計差錯進行更正,將業績承諾補償款由營業外收入調整至資本公積,扣除所得稅影響后,公司2017年度凈利潤由1,009,720,288.84元調減為822,521,428.67元對于此次會計差錯,深圳證監局對歐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蔡榮軍、公司總經理譚振林和公司財務總監李素雯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對歐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警示函。
這是一個財務部門的低級失誤,而事務所未能正確審計出來,也是過于疏忽。被出具警示函后不久,2018年9月,公司發布公告,更換合作了5年的大華事務所,大概率是因為這件“事故”。
二、營收高度依賴五大客戶
從營收結構來說,歐菲光高度依賴大客戶,2018年,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達到81.93%。
對于營收額已經突破430億的較大體量的上市公司,對大客戶的過度依賴,容易造成毛利率很難提升。2017年,公司收購索尼華南電子繞道進入蘋果供應鏈,毛利率當年略有提升,但2018年又被打回原形。
依賴大客戶的風險也比較大,尤其是面對蘋果這樣的大客戶,一旦出現方向性失誤,容易無法順利抽身。公司高達80多億的存貨,大多是為大客戶備貨導致的。
三、不堪重負的資金成本
2018年,公司財務費用9.8億,其中利息支出5.52億。公司有史以來最佳業績也不過8.2億凈利潤。如此高的利息支出,是從哪來的?
公司短期借款71億,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21.1億,長期借款46.52億,應付債券12.6億… …為了維持經營,公司負債累累。
從現金流量表分析,公司的經營是相對正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常年為不菲的正數,2018年為6.45億,而公司同期的投資性現金流量凈額卻高達66.42億。其中,主要是公司構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導致。
為了維持高額的投資,公司新增各種形式的借款,嚴重增加了資金負擔。
四、技術換代的壓力
2018年,公司對折舊年限進行了調整。一般而言,對折舊年限調整的公司,都是為了修飾虛增利潤,而歐菲光的調整卻是反向的,調整后利潤壓力比以前更大。
據公司公告,由于電子設備更新換代快,結合本集團的實際情況,電子及其他設備的折舊年限偏高;房屋和建筑物、機器設備殘值率為 5%-10%,運輸設備和電子及其他設備殘值率為 10%,結合本集團的實際情況,本集團的殘值率偏高。鑒于前述原因,本集團對電子設備和其他設備的折舊年限進行變更,預計使用壽命變更為3-5年(原為5年);對本集團所有固定資產的殘值率進行變更,變更為 0-10%(原為10%)。自2018年1月1日起執行。
降低了殘值率和預計壽命后,公司的折舊會有所增加,也就降低了當期的利潤。對于本來利潤就不充裕的歐菲光來說,實屬無奈之舉,因為公司的生產線更新換代的壓力太大了。按照原來的折舊年限,折舊還沒提完,這項技術就已經徹底淘汰了,在賬面呆著只能是將來資產減值的雷。
五、量力而行才能健康發展
存貨地雷爆掉后,公司還有機會嗎?
除了存貨跌價準備的巨雷,公司的財務費用壓力也非常大。
上市公司追求更高的營收額,不原地踏步停滯不前,是公司上進的表現。
但是,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公司還要注意“量力而行”。
歐菲光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不計成本的擴張,已經嚴重拖累了公司的基本面,甚至可能面臨崩盤。
不過,公司的主營業務依舊有成長性。
2018年,公司的大部分營收來自攝像頭,該項業務的毛利率為12.73%。雖然較低(也是索尼出售該業務的原因),但由于采購量較大,因此能維持不錯的利潤。觸摸屏的毛利率在11.19%,智能汽車產品的毛利率在21.12%。
近年來,除了傳感器業務不斷萎縮,公司的核心業務還是賺錢的。
希望公司管理層能夠“洗心革面”,重視財務工作,加強存貨的管理,在業績洗過澡后,來年給投資者一個滿意的答卷。
本文媒體轉載。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作者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山東一友是濟南用友授權五星級代理商,授權客戶服務中心,銷售服務:濟南用友好會計財務軟件、濟南用友暢捷通T+cloud、
濟南用友好生意進銷存軟件。公司主要代理用友U8cloud、用友T3、用友好會計、用友T+。(用友銷售服務電話:0531-82825553)